学术交流

保健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更新时间:2013/8/2 9:19:26  点击率:541    字体大小:

   【关键词】  糖尿病足;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病程长且缠绵不愈,重者需截肢治疗,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神经病变,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坏死、溃疡,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病变,感染则加重糖尿病,引起恶性循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的17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WHO(1999)标准。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52~85岁;糖尿病史5~20年。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跛行等症状。
  1.2 糖尿病足的分级
  Ⅳ级4例,Ⅰ~Ⅲ级13例。
  1.3 溃疡发生部位
  足趾10例, 足背3例, 足底2例, 踝部1 例, 足跟1例。
  1.4 溃疡面积
  在0.5cm×0.6cm~ 8.0cm×9.0cm。
  1.5 患足表现
  为皮肤发暗、发紫, 双足浅感觉障碍、溃疡、感染。
  2 护理
  2.1 足部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足部颜色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一旦发生颜色变白、变灰,或温度下降及时通知医生。保持皮肤清洁,尤其合并周围病变,感觉减退或更新换代的部位,避免外伤,如感染时要及时治疗。每晚用温水洗脚,用柔软且吸水性好的毛巾轻擦,干后涂以润滑油充分按摩,以利血运。鞋袜要清洁,宽松柔软合脚。趾甲要浸泡软化后再剪,以免伤到脚趾。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水泡、磨损或创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1.1 按摩
  按摩足部、下肢可改善微循环, 并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1次, 每次30min, 动作轻柔, 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 可使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有利于糖尿病足的恢复, 患者行动不便时可让家属协助按摩。
  2.1.2 足浴
  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用布袋起熬制放入足浴桶内, 调节水温在38℃~42℃ 。水位浸过踝关节以上10 cm左右, 浸泡时活动趾关节, 以促进血循环和药物吸收。禁止双足在草药中搅动, 防止硬药杆损伤皮肤, 泡足完毕以软毛巾吸水, 观察足部皮肤颜色, 有无皮损。每日2~3次, 每次20~30min。调节好室内温度, 防病人受凉。
  2. 2 水泡护理
  小水泡者一般不予以处理;水泡大者, 用无菌注射器抽液, 加压包扎。
  2. 3 溃疡处理
  溃疡面积较小无感染者, 用生理盐水+ 山莨菪碱+胰岛素冲洗, 每日2次, 红外线灯照射20min。使用红外线灯时防烫伤。1例足底化脓者, 渐进式清除脓腔, 防出血及损伤正常组织。10%的高渗盐水泡脚, 后用2%的碘酒泡患足, 每日各3次, 每次各20min。并用红外线灯照射。创口面积缩小、周围皮肤结痂。
  2.4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病程长,治愈难,且费用较高,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信赖,鼓励帮助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自我护理
  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环节。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主动参与,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制订方案,提高遵医行为,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自测血糖,教会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并制订健康手册,每日记录,叮嘱患者戒烟戒酒。
  3 讨论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重要的致残因素。其主要原因是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代谢紊乱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所以糖尿病足病患者需要住专科医院进行系统地治疗。休息、局部制动,伤口换药,避免摩擦、负重、控制软食以及给予患者细心护理,对其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糖尿病知识宣教对于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因此经常对高危人群进行教育,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是降低截肢率的最有效的方法。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