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辈们,家家户户都是都是兄弟成群、姐妹不断,一娃二娃三娃四娃...虽然家庭间的打架斗殴、争风吃醋屡有发生,但却也好不热闹,随着计划生育的一声令下,想要葫芦娃的家庭“七子莲心”诞生了一个亮闪闪的“金刚葫芦娃”。
金钢葫芦娃吸收天之灵气汇集地之精华,万千宠爱加于一身,石破天惊横空出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独生子女”,他们享受了原本分散于兄弟姐妹们的家庭关注和家庭福利,他们自然而然的需要承担原本属于兄弟姐妹们的责任和义务,此谓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时间一长,金刚葫芦娃们发现自己不但要与现实中的蛇精和蝎子精进行旷日持久的战斗,彻底封印妖精们的工作还没完成,日渐衰老“老爷爷”的照顾工作就提上了日程。
于是“全面二胎”政策就闪亮亮的横空登场了。
作为“葫芦娃”们“和老爷爷”们的好兄弟、好伙伴的社工自然会继续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像英勇的穿山甲那样的为他们开路联络资源,像温柔的蝴蝶妹妹那样成为精神伴侣不离不弃。
那么这个政策对我们社会工作专业的最大影响又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从长期看,最直接的影响是:将有效的遏制社工人才的流失。
大家从事社工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最根本的原因离不开对这个专业价值的肯定,但无论你如何肯定自己的工作价值,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自然也会倍感压力,可以说,有部分社工流失的原因就在于家庭情况不允许或是父母不同意。
父母不同意,父母舍不得,父母需要自己抚养,这大概是中国的独生子女们最常遇到的困境了吧。
众所周知社工的兴起和发展在近十年,而这十年恰好是独生子女们离开家庭进入工作岗位的时间点。这两个时间轴一交叉,问题就出现了。独生子女的父母是敏感而又恐惧的。他们算计着一切,算计着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努力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投入和产出的计算是人之常情,而最能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工作”自然也在他们的计算范畴。
世俗的衡量一个职业价值的要素主要有三点,收入、声望和权力,首先社会工作的收入在整个社会分工体系来说是不高的,家长们自然在心里给了第一张否决票;其次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声望对比企业家、政治家、演艺界明星来说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家长们自然在心里给了第二张否决票;最后,社会工作这样一个价值观为主导的专业本身就不愿意用权力来影响他人,更何况并不具备掌握社会主体权力的资格,家长们自然会在心里投上最后一张否决票。
三票齐发,想要获得家长的认可而从事社工就变得非常困难了。而中国又是一个遵从孝道的国家,父母的意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孩子们的选择。
当然,这种想法绝对不局限于中国,西方国家的家长们自然也有类似的计算之道,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孩子从事一些看上去并不那么有效益的事情的呢。
在中世纪以及近代的欧洲贵族间流行着长子继承制,这和中国是类似的,也就是家庭中的长子继承家族的事业、官爵。长子要承担家族延续和兴盛的重大责任,而庶子和庶女们就没这种要求了,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职业,欧洲历史上的很多哲学家思想家普遍就是这种出身,正是因为拥有了最小化的家庭或家族责任,他们才有机会去做一些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用的事情。
这种观念随时代的发展表现出了另外一种形式,现代西方社会贵族和家族日渐衰微,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小家庭。但一些上层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也需要面临一些过去贵族家庭才有的家族事业延续问题。
我们常说的“富二代”取代了过去的贵族“贵公子”,他们的家族事业的延续也很有封建贵族的特点,即,某一个孩子去做和父辈相同的工作,如金融、政治等,而其他的孩子则选择他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股神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就是一个玩音乐的。在美国的高校里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学生恰好大多都是我们常说的“富二代”,他们之所以选择了这些看上去经济价值和政治资本都不高的专业,只是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专业有意义,而那些所谓跟世俗成功紧密相连的金融、法律等专业,他们觉得让他的兄弟姐妹们爱谁谁去吧。
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虽然不是人人都是富二代,但却人人都得着富二代的病,虽然他们绝大部分并不需要承担家族事业延续的责任(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事业去继承),但却要背负起家长们的沉沉的希冀。
这种希冀是父辈们不能出人头地的遗憾、是不能大富大贵的悔恨,而这种无处安放的希冀则只能落在子女的身上,但是孩子只有一个,没得选了,就是你!
以前问过班上的同学,问她会不会做社会工作,她很明确的告诉我,“想倒是想,但是家里肯定不准”也别怪父母的自私,谁叫他们只生了你一个,这一个“你”不再是单纯的你自己,这个“你”承担的家庭责任如此之重,以至于有时需要放弃自我。
所以社工流失率的原因,工资福利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只是一个方面,社工无法放弃原生家庭的责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社工流失率的解决之道,“全面二胎”政策将会是其中之一。当家长和家庭赋予的沉重责任得到分化,家庭中的某些成员就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道路,自由的选择一条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道路。
当然,政策是一回事,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又是另外一回事,先前实施的“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全国申请生育二胎的家庭仅仅70万,就算全部生下来对整个中国的家庭结构影响只算是杯水车薪,而“全面二胎”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也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但如果以后的中国多子女成为家庭的常态,到那个时候自然会有更多的孩子了无牵挂,心无旁骛的从事社工行业,只有到那个时候社工流失率高的问题才会得到真正的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