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社工
“既然热爱社工,那就再给自己两年的时间…”
更新时间:2019/8/23 19:01:03  点击率:607    字体大小:
如果你总是无法掌握社工的本质,那可能是你还不够热爱,只有你从心底深处去真正热爱,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今天故事的主人翁叫夏亮,他是四川扬康残疾人康复培训指导中心项目主任、社工督导,中级社工师。

阿亮是我的大学同学,那四年里,我们班一起经历了很多,但现在看来我当时对他的了解其实很少。

回忆那时,印象较深的是他跟班里几个男生都特爱玩游戏,听说魔兽争霸他玩得不错……

毕业后,我们步入社会,各奔东西。

转眼间,毕业已快十年,这些年,阿亮一直在做残疾人康复社工。

1阿亮出生在贵州凯里城乡边缘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阿亮的回忆中,贫穷的画面依然清晰:

他说,那时候自己常常只有一双鞋,天天穿,没得换,要穿到烂得无法再修才舍得丢掉,同样因为没有其他衣服,几乎每天都穿的是学校发的校服。

看到其他同学穿着好看的衣服和鞋子,还有随身听、BB机,心里超级羡慕……

阿亮说,他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好,那种城乡交界处的贫富落差,让自己从小就自卑。

自卑的阿亮,常常担心会说错话、做不好事情,所以总是不愿意跟别人讲话,害怕与陌生人交往。

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阿亮童年的记忆里,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

阿亮说自己之所以喜欢玩游戏,也许正是因为在游戏里可以不用与人面对面……

2这一切的转变,开始于阿亮参加香港复康会在汶川地震灾区残疾人康复项目的社工服务。

阿亮和同仁要面对的是在灾难中身体致残的人群,他们身心状况大部分时候是极为糟糕的:疼痛、悲伤、抑郁、愤怒、自卑,不接纳自己,对生活没动力,不愿出门,不想表达,不愿与人接触……

对于一个残障服务领域的社工新手,阿亮工作上遇到的挑战比他预期的要多得多。

当亲自走到灾后临时安置板房里面对残障人群的境况时,切身的感受让阿亮明白,作为一名社工,需要用能量、用精神、用行动才能更好地陪伴和影响个案。

他开始意识到了必须要改变自己自卑、内向的状态。

可是,这谈何容易。

在阿亮最难的时候,来自香港的社工督导给了他很重要的陪伴和支持。

督导总是给予阿亮很多信任,并在背后支持他去做事,给予他很多的赞和鼓励,这让阿亮对自己有了信心,工作起来很开心,专业上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每每想起督导,阿亮心里都充满感恩。

阿亮告诉我,除了督导和团队同仁的支持,服务的个案也改变了自己。

阿亮记得在北川项目服务的一个阿姨,地震致残感染,医生坚持要截肢,阿姨始终不同意。在阿姨的坚持下,开展了多次手术,可肢体的功能依然没有改善。

最后虽然没截肢,但是留下来的腿也是失去功能的。知道结果的阿姨,心情极差,不愿出门,感觉失去了对生活、对未来日子的所有希望。

通过阿亮以及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阿姨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她开始接纳自己,坚持康复训练,一步一步地重拾信心,并找到了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现在的阿姨,开朗很多,乐于分享,虽然工作很忙,但仍然常常主动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区服务。阿亮偶尔再回到北川,看到阿姨总是满满的笑容。

另一个让阿亮印象很深的服务案例是一个自助互助小组,开组前,组员们因为残疾的现实,状态都极差,这让阿亮倍感压力。

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初始的几次活动中,一位积极的组员给了阿亮很大的鼓励。

这也是一位阿姨,她在组群活动里积极主动,自发地为其他组员提供服务和帮助,并自己收集和整理各组员对小组的意见和期望,协助阿亮推动小组的目标,最后小组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更欣慰的是,这个残障自助互助小组发展成为了一个注册的社会组织,TA们定期的会在北川开展一些服务项目,传递和践行社工的爱。

这些年,阿亮在四川东奔西跑,服务的个案很多,TA们的改变,也让阿亮明白:

原来自己可以做成一些事情,原来自己对这个社会是有用的。

就这样,阿亮的性格慢慢地改变了,他变得自信、乐观、勇敢了。

3阿亮说,社工对自己有恩。

阿亮供职的四川扬康残疾人康复技术培训指导中心是一家正式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团队是一个由社工和治疗师组成的跨专业团队。

开展的工作包括康复人员培训指导、地震受伤致残个案服务、残疾人士及慢性病患者社区康复及社区融合指导与支持等服务。

精专于残疾人服务,苛求质量、追求成效,走的每一步都要有脚印,这是阿亮和团队同仁在开展任何一个活动时的自我要求。

开始服务个案之前,阿亮会运用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服务对象的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社会参与、个人和环境等各维度进行专业评估。

根据评估再制定出针对性的肢体康复、心理能力提升、社会参与、家属支持、社区融入与改造等方面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积累,阿亮觉得在开展社工服务时,具体的理论框架、治疗方法固然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整合”的思维,包括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的整合,以及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区综合目标的整合,还有对政府、社会力量等资源链接的整合。

坚持专注的服务,让阿亮成长迅速。但不可控的因素,也让困扰时常伴随阿亮。

比如因为社会上很多人对残障人士的歧视、认知偏差,对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造成很大阻碍;

比如因为资金支持方的原因,有的项目执行时间有限,不能再延续;

比如因为资源有限,面对很多亟需支持的服务对象有心无力……

2013年,服务三年的北川项目到期结束,暂不延续,回到成都的阿亮陷入了职业发展的迷茫中。

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大部分灾区民众都已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灾区的关注度减少,社工服务的很多项目都告一段落,有的社工转型做其他类型的服务,有的离开了行业。

那是一段低谷期,阿亮说。

在阿亮想要放弃的时候,社工督导和团队同仁给予了他尊重和空间。

他进行深度的自我总结和整理。

重新认识自己的所长和价值,也认真审视自己专业上的不足以及社工薪酬不高、职业发展不清晰等问题。

几番纠结,他仍然没能确定最终的抉择。最后,阿亮告诉自己,既然热爱社工,那就再给自己两年的时间。

彼时,督导和团队同仁邀请阿亮把服务的经验和技巧整理成册,编写进相关书籍,并鼓励阿亮去有需要的机构分享经验,去指导。

在这个整理和分享的过程中,阿亮发现,自己倾注了很多感情的社工经历,像是自己养育的一个孩子,你给予他很多,他也回馈你很多。

就这样,阿亮慢慢走过了低谷,继续着自己喜欢的社工之路。

4如今,关于社工,阿亮有很多思考:

阿亮看来,社工的很多工作被纳入到政府的购买服务中是一个趋势。

对于社工的未来,阿亮是充满信心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阿亮希望可以更多地与其他服务领域的机构社工们交流,相互借鉴经验,拓展和提升现有的服务。

他也关注到目前成都比较火热的社区治理类型社工服务,他说若社工可以固定在一个区域,开展综合性的服务或者组建不同类型的服务团队,去持续推动和开展社会建设,可能会比短期项目效果好得多。

阿亮的爱人也是一名社工,她在青少年服务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工品牌服务,影响很大。

彼此欣赏,互相促进,他们俩对这份难得的情缘十分珍惜。

对于远在贵州的父母和兄长,对阿亮所做的工作了解得不多,不懂得点赞和建议,但他们对阿亮一如既往地信任,他们尊重阿亮的选择和决定。

阿亮感恩生命中经历的那些事、遇见的这些人。

5做社工的这十年,让阿亮对人性、人生有更丰富的认识,所以他也越宽容和豁达。

他明白所谓的高低贵贱,都是自己心里设的限,跟随内心,去追随自己所爱的才是有限生命的真谛。

这是阿亮和团队开展的一次活动的总结语里的这一段话:

“不是每一年的春暖花开,他们都能够欣赏得到,不是每一季的虫鸣鸟叫,他们都能聆听得到,不是每一场变迁的都市风貌,他们都能见证得到......事实上,他们已经离这些太远太远了......

年迈力衰,行动障碍,视力模糊,听力受损,所有的这一切,都像一堵无形的墙,将他们与外界社会深深地隔离开来。提到他们,世人最常有的感受:残废,无用,跛子,瞎子,聋子......

这些带着浓重歧视色彩的词语,在增添世人误解的同时,甚至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信以为真。”

正是因为有爱,阿亮和团队才能如此深刻的体味残障群体的艰难与不易;正是因为有爱,阿亮和团队才能十年如一日,与残障群体坚守扶持,相伴成长。

阿亮及同仁与残疾群体在一起

6嘴上说生命影响生命,心里却只把社工当成一门生意,那不是真社工。

真社工是有爱人的心,并用生命里有限的时间去践行爱,如此,便埋下了一颗种子,若干年之后,再回首看时,那种子已长成爱的大树,能为人遮阴避日、挡雨避风……

香港督导传递给阿亮的,阿亮已把它传出去,传递到了北川阿姨那里,北川阿姨又传递给社区居民,居民又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所传递的便是那爱的种子,便是社工的真谛和本质。

如此传递,才是生命影响生命。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