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康复
心脏康复 影响预后很关键
更新时间:2019/11/20 18:47:23  点击率:613    字体大小:

  我国目前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占居民死亡构成的40%以上。心血管病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无尽的悲痛和烦恼。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发病急性期的抢救和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仍有一部分人身体机能下降,出现心衰、心脏扩大,或仍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等情况。同样的疾病,即使采取了同样的抢救治疗方式,结果也可能会完全不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后又可以打乒乓球了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65岁男性患者,打乒乓球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给予急诊介入治疗,植入支架一枚,术后进入心脏监护室,住院10天左右,逐渐恢复出院。但他出院后不敢活动,每天散步20分钟,其他时间休息为主,自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老了十岁”。后来医生为他推荐了心脏康复治疗,在安全范围内,指导患者运动强度由弱至强,规律训练。

  三个月后,患者可以打乒乓球1.5小时,可以游泳、跑步,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也明显好转,自觉“又恢复到了得病前的体能”,不再担心,精神状态也比病前好很多。

  心脏康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费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率、死亡率,其作用可与药物治疗相当。理论上无禁忌证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可以接受。目前临床上主要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心脏疾病,同时包含已经做了支架植入术、心脏搭桥术,以及围手术期的患者。
  运动处方强调科学锻炼
  心脏康复分三个阶段
  Ⅰ期康复又叫院内康复,患者住院期间在医护小组指导下,按照已制定的个性化康复计划,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床上坐位,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上下一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使患者尽早恢复,降低住院日、住院期间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Ⅱ期康复为门诊康复或院外早期康复,指患者出院后1~6个月期间,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运动能力评估,并在医院进行监护和有指导的运动。
  Ⅲ期心脏康复训练又称为院外长期康复,对不需要住院的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指导,患者居家康复,维持已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时长为终生。

  心脏康复运动治疗与自我运动锻炼不同,医生会进行风险评估,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肌力测试、平衡性测定等方式,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是量身打造个体化的运动治疗方案。而自我运动,容易导致盲目锻炼,或运动强度不够效果差,或给身体带来弊端,严重者甚至引发猝死。

  其次,在医院进行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时,身边将有心内科医生和康复治疗师以及精密的检测设备,动态监测您的血压、心电图的变化,并根据运动中的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除运动处方,医生还会给予药物处方、心理处方(含睡眠管理)、营养处方、危险因素管理和戒烟处方等多方面的科学指导和建议,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医疗指导。
  北京医院心内科目前主要针对冠心病和心衰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治疗,会从住院和门诊患者两方面同时加强心脏康复管理,对住院患者早宣教、早评估、早干预,对门诊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及评估。目前我院设有心内科心脏康复门诊,每周三下午门诊六层有专人出诊。希望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做到科学、有效、全面的慢病综合管理,改善患者预后(来源: 健康报医生频道 )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