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还在担心康复吗? 这几样法宝用起来!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有些康复方法不用我们去医院做,在家里也能做,而且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美国心脏协会近日报道的一则新闻给中风患者的康复点燃了希望。
加里•卢卡斯(Gary Lucas)是电气行业的一名工程师。2017年11月的一天,当他上班时,卢卡斯感觉身体有点不对劲。紧接着,当他和同事交谈时,很难说出话来,半边脸也耷拉了下来。同事的反应很迅速,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卢卡斯马上被送往附近的一家医院。医生的诊断是中风。
卢卡斯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度过了两天,然后在普通病房观察了一周才出院。此后,他在疗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做完康复治疗后,卢卡斯恢复了部分行走和说话功能。很快,他就有了另一种重振生命的方法。
卢卡斯从青少年时期就喜欢制作复杂的木制装饰品。他在使用电动钢丝锯方面特别有天赋,能用它来制作各种形状的木制装饰品。为此,卢卡斯还在油管上发布了教学视频。
卢卡斯决定用这份热忱来进一步帮助自己恢复。用一把看似简单的钢丝锯,卢卡斯能制作出各种精细复杂的物品。这个爱好帮他增强了肌肉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
现年71岁的卢卡斯在中风后恢复制作教学视频时,由于要向观众解释清楚每个操作步骤,因而要反复拍摄和解说,直到录制效果满意。他意识到这种做法有助于他清晰地发音和恢复说话的能力。
医生的评价是他恢复了85%的语言功能,但在发多音节的单词时还是有些费劲。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咯咯笑着说:“连普通人发音都困难,何况我是个大难不死的中风幸存者呢?”
卢卡斯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播这样的信息:中风并不一定造成残疾,患者要积极地接受康复治疗,不要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重拾过去的爱好或许有帮助,美好的生活要由自己把握。
那么,卢卡斯用做木工活和录制视频并自行解说的方法来促进恢复,在医学上到底是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呢?近些年的多项研究成果支持了中风患者通过积极运动来促进康复的做法。
如果中风患者觉得做木工活太复杂,普通中国人不容易掌握,那么下面几种运动绝对手到擒来!
1.打纸牌有助于中风恢复
2016年,加拿大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李嘉诚知识研究院的科学家发现,一些简单的活动对于中风患者恢复如同最新技术那样有效。例如,简单且容易开展的活动(如玩纸牌或反复将泡沫球或纸团扔进废纸篓)就有助于中风患者恢复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效果堪比玩虚拟现实游戏。
研究人员选取了4个国家(加拿大、秘鲁、泰国和阿根廷)的14所中风康复中心,将141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除了传统的康复治疗,一组病人参与了10次、每次1个小时的任天堂虚拟游戏,另一组病人花了相同的时间从事简单的娱乐活动(如玩纸牌或多米诺骨牌)。
结果显示:在采用干预措施后,两组病人的运动表现分别改善了30%和40%。然而,两组病人在力量、灵活性、总体运动技能、生活质量或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发表在《柳叶刀—神经病学》上的这项研究成果对于世界各地的中风患者是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尤其是那些住在远离中风康复中心、医疗保健制度还不健全先进和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中风患者。
2.手臂绕环训练 行走能力提高
2018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中风后数月甚至几年后开展臂部锻炼能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
研究者选取了19名年龄在57岁至87岁之间的中老年人,他们在研究开始之前7~17个月都患过中风。志愿者每周要参加3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臂部绕环训练,坚持5周。
在臂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研究团队测量了他们的多项身体功能,包括在6分钟内行走的距离,行走10米所需的时间,从椅子上站起身后行走3米再转身走回坐下所需的时间。在臂部绕环训练和行走测试期间,研究者还检测了志愿者小腿和手腕部位的肌肉电活动和牵张反射。
结果显示,参与者在三项行走测试中的表现都有了明显提高,在最后一项测试中的成绩提高了多达28%。几名患者在完成臂部绕环训练后,他们的肌肉不再那么紧绷了,但握力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此外,他们肌肉的神经活性也有所提高。
发表在《神经生理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臂部绕环训练激活了肢体间的网络,从而有助于中风患者做出协调有节奏的行走动作。也就是说,手臂中的神经被激活有助于改善其他受中风影响部位(如腿部)的功能。这一发现对于长期卧床的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3.有氧运动提高中风幸存者的耐力和行走能力
2019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运动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发现,中风幸存者参加有氧锻炼能显著提高他们的耐力和行走能力。
485名年龄在54岁至71岁之间的成年人完成了类似于心脏康复计划的有氧运动项目。参与者每周要参加2~3次锻炼,持续3个月。
在近二十几个不同的运动组中,步行是最常见的运动类型,其次是骑固定自行车,然后是混合模式的有氧运动。在采取干预措施之前和之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参与者的有氧代谢能力(包括6分钟步行测试、最大携氧量和行走速度)。
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有氧运动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步行,骑车或仰卧踏步的效果最差。从总体上来看,参与者的耐力水平和行走速度明显提高。平均而言,在6分钟的步行测试中,参与者步行的距离几乎是一个足球场的一半(约53.3米)。有轻度运动障碍的中风幸存者受益最多。无论他们中风有多长时间,这些好处都得到了实现。
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鼓励中风幸存者参加有氧锻炼是一种简单、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
看来,中风后要想尽快恢复,运动是关键,赶紧行动起来!如果你身边有不幸中风的亲朋好友,就请动动手指转给TA,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参考文献
[1]Gustavo Saposnik.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on-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exercising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EVREST): 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sing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Neurology, VOLUME 15, ISSUE 10, P1019-1027, SEPTEMBER 01, 2016 DOI: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16)30121-1
[2]Chelsea Kaupp, et al., Rhythmic arm cycling training improves walking and neurophysiological integrity in chronic stroke-the arms can give legs a helping hand in rehabilitation.,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2017; DOI: 10.1152/jn.00570.2017
[3] Elizabeth W. Regan et al., Are Aerobic Programs Similar in Design to Cardiac Rehabilitation Beneficial for Survivors of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8:e012761, https://doi.org/10.1161/JAHA.119.012761
[4]https://consumer.healthday.com/cardiovascular-health-information-20/heart-stroke-related-stroke-353/aha-news-toy-building-boosts-woodworker-s-stroke-recovery-752897.html(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