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人晋祠疗养院 史维荣
由于社会、经济、家庭等原因, 养老院已成为老年人选择养老的场所。因此, 做好养老院老人的心理护理, 是老年人安度晚年, 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1 养老院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 1 孤独: 老年人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社交圈、环境, 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且养老院多地处郊区, 同外界联系较少, 在进入养老院后都会出现孤独。
1. 2 恐惧: 由于老人处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 会对周围人不信任, 特别是会对养老院里的医务人员。担心工作人员照顾不好、与别人相处不好、自己自理能力下降等而产生恐惧。
1. 3 抑郁: 由于疾病、身体各脏器退行性病变、儿女工作忙、不理解、独居等各种原因, 老人们多会产生抑郁心理, 对周围漠不关心, 喜欢独处, 也不爱走动, 长此以往对健康不利, 必须采取措施使他们活动起来, 唤起老年人的兴趣爱好。
1. 4 沟通障碍, 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脑组织萎缩, 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 记忆力减退, 敏感、多疑、爱唠叨, 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 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 人际关系紧张。
2 养老院老年人心理护理策略与措施
2. 1 加强沟通, 倾注关爱: ! 多与老人交谈, 采取拉家常形式, 通过诚挚的谈话, 细致的观察, 适时了解老人的性格、爱好、思想、品质, 掌握老人的内心需求; 也让老人尽快熟悉医务人员, 解除对医务人员的陌生感, 消除顾虑, 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交谈时, 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不怕麻烦、举止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当老人向我们倾诉时, 要倾注真诚、专心, 回答询问要慢, 声音要大些, 让他们感到温暖、真心。
视老人为亲人, 从心底里关爱这些老人: 老年人不仅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也是我们的亲人, 日常接触中应避免使用.. 师..、.. 同志.. 等称呼, 应采用.. 大娘.. .. 大爷.. ; 不用.. 你.., 而要用.. 您.. , 让他们感到亲切; 多用一些肢体语言, 如适当地用手抚摸老人的手、肩或给予搀扶。只有这样从心底里关爱这些老人, 才能真正地把关爱落到实处。
2. 2 创造良好氛围, 丰富老人生活: ! 为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居室要干净、整洁、安静、安全, 要有家一样的感觉; 要按照老人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嗜好、睡觉有无鼾声等恰当地调配房间, 尽可能使同室的人有共同语言, 无寂寞之感, 避免许多人际间不愉快的冲突和矛盾; 要帮助老人相互了解、相互适应,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形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组织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让爱动起来: 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下棋、打扑克等, 鼓励老人积极参与; 也可让老人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自己擅长而不很紧张的工作, 如书法、钓鱼、摄影、集邮、自理老人帮助卧床老人等, 使他们精神有所寄托, 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使他们老有所用, 老有所乐。积极寻求社会团体、青年学生志愿者的合作, 让老人感受到年轻的活力、社会的关爱, 感觉到儿孙的关怀。与老人家属和单位多联系, 要有意识地告诉家人多来看望, 带一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 并让他们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动员周围的人共同关心、鼓励、体贴老人, 对孤寡老人应倍加关心, 格外尊重。
2. 3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日常接触, 善于发现老人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矫正, 使他们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改变, 许多老人一时难以适应。所以, 要与老人促膝谈心, 帮助他们正视现实, 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开导启发老人,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克服自卑、自弃、失落心理, 尽快适应角色转化, 采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举办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老人读书、看报, 举办一些怎样培养健康生活、行为、饮食习惯; 怎样对待新事物; 怎样消除家庭代沟; 怎样进行心理调适; 各种慢性病防治知识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系列讲座。既能增长知识, 又能防止空虚、无聊, 还能提高自我预防能力, 延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