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为过世的亲人扫墓拜祭的时候,人的情绪总是容易低落,特别对老年人来说,影响更加严重,有的人甚至会产生抑郁,导致心情不好、失眠,易冲动,甚至是自杀,后果非常严重。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呢?我们请到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袁茵为我们解析。
一人抑郁 全家紧张
冯先生说,自从母亲去世后,每年清明节,父亲就容易犯病,弄得一家人不得安宁。他的父母恩爱了一辈子,母亲“走”后,老父亲非常不习惯,经常是望着母亲的相片发愣,经常晚上起夜,就发现父亲站在客厅对着母亲的遗像发呆。有时候,父亲还说,想陪到母亲“走”,吓得一家人轮流值守,生怕出意外。
在几个兄弟姊妹的开导下,父亲渐渐好了些。但只要一到清明,父亲的情况就会加重,不想吃饭,不能睡觉,说一闭上眼睛就是老伴的模样,还嘀咕说应该早点去和老伴团聚……于是一家老小又陷入了紧张状态。
情绪低落 多种不适
袁主任说,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有人因为抑郁前来求诊,其中老年人更多一些。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清明节更容易触发老年人的死亡恐惧。因为他们很少正面涉及对死亡的看法,甚至从未提及,只是一味的害怕、回避,这就致死亡恐惧在清明前后加重。
很多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老人,都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失眠、烦躁,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精力减退,浑身无力,觉得活着没意思,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有的人还会表现出多处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
摆脱抑郁 家人关怀
对家人来说,要帮助老年人缓解或者是摆脱抑郁,首先应该多关心陪伴老人,多表达对他们的情感需求,儿孙的一句“我爱你”,对他们摆脱抑郁往往是莫大的帮助和鼓励;其次,要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鼓励他们大胆、公开地讨论死亡问题,不回避,降低恐惧感;如果老人抑郁的时间延续2周以上,就需要高度重视,帮助他们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抚慰和药物治疗,来达到调节和改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