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心理
社工在失独老人服务中的角色和作用
更新时间:2019/8/24 12:21:55  点击率:610    字体大小: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推进,养老日益成为国之大事,而失独老人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失去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优势,他们的养老存在着更严重的困境和挑战。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在为这一群体进行服务的时候,应运用专业价值理念和助人技能,从他们的各方需求出发,为失独老人提供可行性养老方案,帮助他们安享晚年。
  当前社会大多数失独老人面对的养老困境:
  1.精神层面。在中国,养儿防老是几千年来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生活照料是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失独老人在失去独生子女的同时,也失去了唯一赡养人,失去了整个家庭的精神寄托,这对他们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无论何时提起,都是他们心中无法抚平的伤。精神上的无助和孤寂,长期的心情郁结,让他们身心变得十分脆弱。
  2.经济上层面。家庭的供养是老人的主要来源,与其他老人相比,失独老人无法从成年子女那里获取相应的家庭赡养支持,而他们又都面临着退休、劳动力丧失的境况,收入大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同时,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健康问题,无法避免的医疗费用成为他们的经济负担,严重的突发疾病,常使他们陷入更难的绝境中,造成家庭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困苦。
  3.社会融入层面。失独老人很难走出伤痛,很难很好的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和进行社会交往,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一些更严重的老人会对他人产生排斥和敌意,害怕与人交往,不愿意看到他人圆满的家庭,甚至抵触、拒绝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友善帮助。
  社工如何介入开展专业服务:
  1.开展一对一个案服务。针对一些情况严重的家庭,社工通过对个人或家庭开展“一对一”的专业辅导,帮助服务对象实现思想、心理、行为的内在统一。(1)提供情绪支持。针对失独家庭的心理创伤和精神困扰,社会工作者通过积极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方式,让失独者发泄自己的内心情绪,通过鼓励和支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肯定,引导他们走出哀伤,接受现实向前看。(2)进行行为引导。针对失独家庭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需求,比如就业、就医、申请低保等,社会工作者可以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信息和资讯,同时帮助他们链接外界资源,促使他们打破心理障碍,重新进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
  2.开展小组工作,形成互助团队。社会工作者可以将同一社区的失独老人联合起来,建立失独家庭关爱小组,开展不同的专题性活动。在小组中,社工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意关注组内的每一个人,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潜力。同时,小组工作能够帮助失独者形成互动团队,得到同辈群体的支持,共同进步,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交往。
  3.链接社区资源,建立支持网络系统。良好的社区生活有助于失独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建立正常的社会交往。社会工作者在调查了解社区资源的基础上,将社区资源与失独家庭的需要链接起来,充分考虑失独家庭的特殊心理,开展形式多样、有利于保护失独家庭切身利益的活动,帮助失独群体打开心扉,参加社区活动,融入社区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区和社会上的关爱,重拾生活信心。
  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挑战,这一难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社工只是其中的一支力量,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