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长照
学术交流
会员专区
公益项目
出版刊物
学术交流
心理
警惕!惊恐障碍
更新时间:2013/5/9 23:35:27 点击率:103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3/5/9 23:35:27 点击率:103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3/5/9 23:35:27 点击率:103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大家是否曾注意到身边的人发生过,突然觉得心脏不适或呼吸困难,有失控感,有人甚至有濒死感,急忙赶到医院,但检查结果却未发现异常或异常很轻微,不足以解释这么严重的症状。这时就需要高度怀疑,这个人是否罹患了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以无明显诱因、不可预料地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其典型的表现常常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胸前有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有的出现过度换气、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5~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症状具有自限性,可自行缓解。
间歇期基本正常。但大多数患者在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之后,常担心再次发病,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因而惴惴不安,出现预期焦虑。
惊恐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患者难以忍受,常立即要求给予紧急帮助。在发作的间歇期,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因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即继发广场恐怖症。
据调查,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大约2%~4%,有9%~10%的人一生中经历过一次惊恐发作。其中男女比率为2:5。惊恐障碍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年龄范围常为15~40岁,平均发病年龄是25岁。
一旦怀疑某人可能罹患此病,就应积极动员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一来明确诊断,二来能及时治疗。
在处理初次的惊恐发作时,应向患者说明由焦虑导致的躯体症状貌似可怕,其实不会引起想象的后果,并解释患者的“担心失去自我控制或死去”想法是焦虑导致的认知障碍。
药物治疗常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早期可合并苯二氮卓类药,如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用药物控制惊恐发作之后常需配合心理治疗,才能消除预期焦虑和恐怖性回避。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暴露疗法、放松训练、呼吸行为训练、认知重建等。
如果治疗及时、方法得当,患者多在1~2月内完全缓解。
【
返回
】 【
打印
】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
1330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