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心理
他们被“疑病症”困扰
更新时间:2013/7/4 0:08:47  点击率:918    字体大小:
    身体弱、体检查出贫血,就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白血病;出现了头晕头痛,就怀疑自己是脑瘤;胸口有些憋闷,就根据他人描述的冠心病症状“对号入座”;疯狂搜索与自己身体变化有关的病症,一旦相同就认定患上绝症……
    近些年来,悄然出现一个新的群体,他们大多正值壮年,却被各种“绝症”困扰。当身体出现某种细微变化时,他们往往会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有病”,甚至是绝症,四处求医。专家提示,这其实是“疑病症”的典型症状。
    家族病史令自己夜不能寐
    28岁的赵小姐近半年来月经周期非常不准,有时候连着两三个月也不来,有时一个月连着见到两次“大姨妈”,由此她怀疑自己患上了卵巢癌。
    赵小姐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她的家族里已经有三位女性因卵巢癌去世了。赵小姐不敢去医院,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最终在大家的鼓励下,到医院检查,发现她只是由于情绪焦虑、作息不规律引起的月经紊乱,根本不是卵巢癌。
    自我诊病吓得留遗书
    一位同事突发脑中风去世,35岁的张先生就担心自己也会英年早逝。近日,张先生总感觉头晕头痛,四肢无力,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他认定这些都是脑中风的前期症状。想想自己年迈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张先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体重急剧下降。他偷偷写下了遗书。家人将他送入医院就诊才发现,其实那些所谓的前期症状只不过是身体疲劳的表现。
    科普知识让他疑神疑鬼
    小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要参加一些医学会议,了解了很多医学科普知识。于是,他就按照那些“早期症状”来观察自己,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脉搏跳动异常,由此怀疑自己是心跳过速,甚至是心脏病。后来他夜里都不敢睡觉,生怕自己会在睡梦中“心脏病”发作。尽管到医院检查都是良好结果,可他仍然感到心脏好像被刀戳般难受,工作业绩一落千丈。
    原来是疑病心理在作怪
    心理科专家表示,以上这几位患者的表现是典型的疑病症症状。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的简称,是以患者一心想着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其想象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疑病症最常见的表现是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对一般人并不注意的活动(如心跳、肠管蠕动等),或对身体某处的感觉(如轻微疼痛、酸胀等)都有很高的觉察力,并对鼻腔分泌物、粪便带黏液、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特别关注,并由此推断自己有病。
    疑病症最常出现在两类人身上。一类是因为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后对自己造成的潜在影响,或是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从而导致以往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后,导致“疑病症”发生;另一类则是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己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己得了癌症、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和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依据,怀疑自己有病。
    疑病症患者大多有很深疑病观念。他们确信自己患了某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而且不能接受医生的解释,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他们总认为自己患了严重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从而整天焦虑不安,情绪忧郁。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长期焦虑不安的心情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导致身体的不适。”专家说,疼痛是“疑病症”最常见症状,约有2/3的患者有疼痛表现。有的人还会感觉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腹痛、心悸、左侧胸痛、呼吸困难,担心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
    给自己注入“正能量”
    “要防范疑病症,就要多放松心情,转移一些注意力,不要过多地关注自己。此外,还要树立良好的疾病和死亡观念。”专家说。目前对“疑病症”以心理治疗为主,再辅以抗焦虑和抑郁的药物治疗。对于长期出现不适感,不妨到专业医院的心理科看看。因为对“疑病症”患者而言,首要任务是要消除心理压力。
    不妨多跟自己说一些自我暗示语,给自己一些“正能量”,比如:“我的身体其实是很好的!”“过去我总感觉这儿痛那儿痛、这儿不舒适那儿不舒适,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缘故。”“其实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不是病,会很快过去的。”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