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长照
学术交流
会员专区
公益项目
出版刊物
学术交流
心理
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13/7/16 9:10:11 点击率:877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3/7/16 9:10:11 点击率:877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3/7/16 9:10:11 点击率:877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负性心理情绪反应;心理护理
创伤性骨折是创伤科最常见的疾病,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创伤所致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大幅度提高。突如其来的创伤、治疗期间的痛苦、漫长的病程、功能锻炼的艰苦,常常使得患者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情绪反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反应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功能恢复状况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10月本科住院创伤性骨折患者138例为试验组,以2010年5—12月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年龄8~78岁,平均37岁,排除有精神病或智障患者、重要脏器合并伤、原有肢体运动障碍、具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创伤部位、手术方式及经济条件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常见的创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人际纠纷、工伤、跌倒、意外坠落等。
1.2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收集、统计患者的心情情绪反应及其产生原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情绪反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1.2.1骨折患者的常见心理情绪反应及其产生原因
1.2.1.1恐惧创伤性骨折患者往往由意外暴力所致,事发突然,对患者产生强烈的精神刺激,因惊吓而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重大意外事故,伴有他人伤情严重或多人死亡时,患者的恐惧更加明显。其次部分需要手术的患者,由于他们对手术缺少了解,对手术过程和手术效果怀有较强的恐惧心理。
1.2.1.2焦虑创伤性骨折患者往往焦虑不安。老年患者由于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焦虑表现比较明显,而青壮年患者多是一家之主,住院后更是心急如焚,而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恢复进展缓慢,患者常产生急躁不安情绪,甚至影响饮食和睡眠。
1.2.1.3忧郁创伤性骨折病程漫长,尤其是需要进行牵引或石膏固定患者,不得不卧床休息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生活不能自理,又枯燥乏味,加上对家庭、工作的牵挂,患者往往会精神压抑、情绪低落,表现为长吁短叹,少言寡语,忧郁不欢。
1.2.1.4仇恨创伤性骨折患者大部分是由于交通肇事、打架等原因入院,患者往往表现出烦闷、恼怒,对肇事者或伤害者产生不满、愤怒乃至仇恨,有的患者甚至会将仇恨转化为对医护人员及治疗过程、方法的不满而拒绝接受治疗。
1.2.2心理护理
1.2.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关键,从患者进院开始,护理人员就以积极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迎接患者的到来,耐心细致的听取患者的感受、抱怨,深入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并采取可行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使得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注、治疗有效,获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心理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2尽快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在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之下,进一步介绍医院的环境、同室的病友、引导患者适应新的环境;仔细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安慰并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以坦然的心态轻松地面对手术,使得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赖,心理上有了安全感,紧张恐惧心理就随之消失。
1.2.2.3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当患者在对医院新环境和自身状况有了一定了解之后,通过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医疗设备的优良性能、主治医师的丰富经验和高明技术以及近期成功的案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开导患者接受患病的现实,鼓励患者以顽强的意志适应病程,以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
1.2.2.4促进交流,消除忧郁及仇视心理为患者创造一种相识、熟悉、了解的氛围,促使患者间相互信任、相互勉励。主动向患者的家属及探视亲友介绍病情,建议他们在允许的情况下,多来探视,促进患者和老朋友、老同事和亲属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以疏泄患者的消极情绪。为患者创造舒适优雅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地接受治疗。
1.3评价标准及方法
1.3.1患者依从性评定参照有关文献资料[1],根据患者是否每日坚持功能锻炼的次数、时间进行评定,分依从性好(≥2次/d,≥15min/次)和依从性差(≤1次/d,≤15min/次)两级。
1.3.2患者满意度评定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内容包括护士的态度、业务水平、责任感、对患者的关怀程度、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及病房环境的舒适度等6个方面[2]。采用4级计分法,总分100 分;>90分为很满意,75~ 90分为满意,60~ 74分为一般,< 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 ( 很满意+ 满意) / 总例数×100%。患者出院前发放问卷,当时收回。
1.4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反应统计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情绪反应。
2.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患者出院时送锦旗、写表扬信表示感谢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创伤性骨折多系突然发生,患者毫无思想准备,损伤部位的疼痛、功能障碍、社会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等,可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心理情绪反应。本研究显示包括对照组在内的大部分创伤性骨折患者均同时或先后出现恐惧、焦虑、忧郁、仇恨等一种或几种负性心理情绪反应。郑庆元等[3]报道111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异常发生率为78.38%,赵霞[4]观察130例骨折患者均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负性心理情绪反应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患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护理观念的更新,要求在常规的功能护理基础上,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本试验中,笔者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负性心理情绪反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出院时通过送锦旗、写表扬信等方式表示感谢的患者明显增多等。及时、适当的功能锻炼是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患肢功能的恢复[5]。患者出院时对医疗服务工作满意并表示感谢,一方面肯定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在身心受到突然的、严重的打击之后,通过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者情绪稳定、乐观,在自身条件下保持了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利于疾患的进一步康复、重返社会、融入生活。因此,心理护理促进了创伤性骨折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恢复。综上所述,创伤性骨折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情绪反应,在护理过程中针对这些负性心理反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与推广。
【
返回
】 【
打印
】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
1330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