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长照
学术交流
会员专区
公益项目
出版刊物
学术交流
心理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更新时间:2013/7/16 9:10:49 点击率:900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3/7/16 9:10:49 点击率:900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3/7/16 9:10:49 点击率:900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的转变,老年病人在病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老年病人的诊治过程中,由于疾病对病人死亡威胁时时存在,再加上诊疗的创伤和痛苦,如陌生的环境、缺少亲人的陪伴、生活自理能力差、其他病人死亡以及医护人员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工作等因素的影响,病人的情绪表现多种多样,有焦虑、心理否认、抑郁、恐惧、依赖、急躁和绝望等。因此,要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护士不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特点,极易发生认知偏差,出现护理不当的行为。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
1.1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角色转换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即胡思乱想。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不与别人交流。
2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2.1可怜、迁就病人老年病人需要同情,也值得同情,但不要迁就病人。所有的老年病人都希望通过有效的治疗使病情快速好转,提高生存质量。在他们眼里,医护人员是权威,是疾病的克星,是他们生命的救星。如果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对病人表示无奈,甚至在语言和表情上可怜他们,这无疑是向病人传递了其不可救药的信号,打击了他们与疾病抗争的信心。这一点,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另外,对于长期卧床,病情迁延,久治不愈常常使得病人性情急躁,出现不配合治疗的现象,有的甚至提出无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要以管理者的姿态,对病人的不当行为进行善意的批评。对于拒绝服药、输液以及要求加服或注射易成瘾药物者,要晓以利害,决不迁就。临床实践表明,迁就病人的害处极大,一方面它会降低医护人员的威信,贻误治疗;另一方面,一旦病情恶化,病人及其家属可能将恶果归咎于医护人员的迁就,引发医疗纠纷。老年病人询问病情,医护人员和家属一般不会直言相告其病情的严重性,而且有意将病情说得轻一些,这样做是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防止其丧失治疗的信心。老年病人大多数对自己的病都较敏感、多疑。因此,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在病情确诊时就应统一口径,以应对病人的询问。否则,众人说法不一,使病人疑虑。针对病人对病情和治疗方面的询问,护士应帮助其分析病情,讲述可行的治疗方案,指明如何配合治疗。当遇到病人很多,病人的提问难以具体回答时,护士要有机智应变的能力,不要一时语塞,支支吾吾,敷衍了事,尤其不要岔开话题,因为每个病人在住院期间都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及家属的重视。
2.2暗示过多所谓暗示是指运用手的动作、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活动,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中,护士常用它来传达一些简单的信息。护士要观察病人有没有暗示性,然后方可考虑给暗示性强的病人积极的信息暗示。临床上,医患双方的信息沟通主要靠口头语言,暗示虽然也常用,但它需要彼此间的配合和默契。如果二者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差别很大,平常使用和理解肢体语言的方式不同,护士使用暗示过多,就难免出现问题。
2.3表情转变过快护士的工作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病人,同情和关心病人是护士的职责。护士接触病人时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接触病人时,其情绪状态、表情状态往往要做一定幅度的调整。但在表情转换上,有时存在转变过快问题。因此,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对待病人应温和平静,要有责任心和耐心。
3护理体会
3.1对老年病人精神和情绪变化护理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情绪急躁、易怒,或悲观失望、精神状态差。护理工作更要耐心细致、体贴和周到,要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要从言语态度、操作手法的掌握上下工夫。要熟悉老年病有并发症多、病情多变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故观察要严密细致。老年人的主诉往往不多且出现晚,因此通过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妥善处理尤为重要。
3.2对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老年人患病后食欲更差,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在护理时预防和妥善处理以上问题关系到老年病人的预后。因此,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并根据医嘱即时给予补充营养物质和电解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并发症,如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并发肺炎,卧床不起的病人易发生血管栓塞症等。为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是老年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血管等是并发症最易发生之处,加强以上器官的护理对老年病人尤为重要。
3.3对老年病人用药期间的护理保证给药途径的畅通,严密观察老年病人用药时易出现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采取措施预防胃肠道用药的反应,正确合理地应用和保护好老年病人静脉血管以保证用药。
3.4对老年病人其他方面的护理 大小便失禁在老年人患病后容易出现或加重。为此,护理时应创造条件方便老人大小便及便后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更应注意的是,随着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其中以脑、心、肺、肾及骨骼肌肉最为常见,应注意维护其原有功能和改善已受损的功能。加强康复期老年病人功能锻炼,使其能生活自理。
3.5对老年病人进行卫生保健宣教做好老年人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以及为老年病人的安全创造条件、防止发生意外等。耐心、细致的护理,是病人快速康复的重要条件。老年病患者作为众多患者中特殊的群体,患病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善于观察分析病情变化,及早作出判断,以利尽早处理。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仅靠热情和爱心是不够的,它还要求护士全面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积极地应用于临床,这样才能满足老年病人临床护理的需要。
【
返回
】 【
打印
】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
1330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