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长照
学术交流
会员专区
公益项目
出版刊物
学术交流
心理
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消极心理影响的观察分析
更新时间:2013/8/2 8:28:41 点击率:835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3/8/2 8:28:41 点击率:835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3/8/2 8:28:41 点击率:835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措施对白血病患者消极心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SCL-90测评表对100例白血病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后各测评1次,并进行比较。结果 效果佳,给予护理干预后负性心理显著降低。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理护理;白血病;消极心理;影响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由于此病的难治性,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期间,难以接受所发生的一切而使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影响治疗及疾病的恢复。因此,对此类患者除一般护理外,还应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努力消除其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15~65岁,平均(38±0.5)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均经临床确诊为白血病。
1.2 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询问方式,在病人入院时即进行资料收集,重点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并填写SCL-90测评表,将评估内容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普遍存在以下心理:(1)恐惧、焦虑、抑郁;(2)悲观、绝望、思维过程异常、信心不足、孤独寂寞;(3)情绪不稳定、内心混乱、认知不良;(4)个性表现为精神衰弱型:失眠、多梦、意志减弱、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对此,本组根据患者表现的心理问题,建立个性化护理计划,有针对性采用护理干预手段。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
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情绪,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积极主动与其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首先尽量创造条件,帮助不同情况的病人适应环境,提供医疗有关信息,同时密切和患者接触,促膝谈心,加强了解,明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特别在化疗期,为帮助患者承受各种治疗所产生的各方面打击,给予及时的思想动态观察和护理是相当重要的。要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转移其注意力,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1.2.2 给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认识白血病并非绝症,介绍疾病治疗的方案和自我防护措施,使患者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举康复病例,疏导病人,多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感到生的希望。让患者知道消极的情绪会影响整个治疗,也会导致病情加重及机体免疫力下降。
1.2.3 善于识别患者的应对方式,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体验
应对方式是影响适应水平的重要中间变量,积极地应对方式有助于适应,消极地应对不利于适应。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观察,善于识别患者对出现问题时的心理反应及采取的应对方式。因为识别患者的应对行为是帮助患者调整应对行为的前提,也是减轻负性心理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善于把握患者的情绪感受,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恐惧,给患者提供宣泄的机会,通过宣泄使患者摆脱恶劣的心境,树立信心。并及时进行宣传,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热爱生活、钟爱生命,提高患者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及康复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1.2.4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帮助患者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
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亲属,家属在患者患病期间,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躯体反应。如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或焦虑更容易加重恶心、呕吐症状。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照顾,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应同时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家属的想法,寻求患者家属及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配合,安排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涉及到经济费用问题尽量避开患者,共同给患者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彻底改变患者感知上的错觉,消除负性情绪,在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并鼓励患者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使患者从多方面感到温暖,让患者感到生活在友爱的环境中,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并指导患者认识情绪障碍的过程,积极抵制不良信念。
1.2.5 耐心疏导,消除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
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负性心理。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心理特点,制订不同的护理计划。尤以在家中担当经济支柱的病人,总担心自己长期患病或一旦离开人世将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对此类患者应有更多的关心,在交谈过程中,多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身心变化,及时疏导,并多做解释、说服,因势利导,适时地给予安慰,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 结果
采用SCL-90测评表测评,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负性心理的比较。结果显示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产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1)患者本身的心理耐受能力。(2)疾病因素:患此病觉得生活不公平,而情绪起伏不定。(3)治疗因素:药物治疗时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4)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担心疾病对今后生活的影响而觉得恐惧、焦虑、有睡眠障碍。(5)其他因素:经济条件、家属的态度等。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更多地应用积极地行为和认知应对方式,减轻负性情绪反应,主动地配合治疗以及改善生活规律,提高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为此,在对白血病患者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加重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除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外,还要积极分析和发掘患者的正性心理反应:如强烈的生存欲望,对社会亲人的眷念及对事业的追求等,这些正性心理反应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持续和加强这种心理反应,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帮助患者渡过治疗的难关,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心理治疗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
【
返回
】 【
打印
】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
1330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