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护理团队; 工作效率; 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1]。大意是:一只木桶想要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只有一块不齐或者是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永远也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或有破洞的木板。
1影响护士工作效率相关因素(短木板)的调查
1.1对象与方法
1.1.1对象对500名护士进行调查。包括护士长、合同制护士、护理员及临床一线工作在编护士。
1.1.2调查内容自行设计的问卷两份, 第一份为半封闭型问答题,内容为被调查者自身及其护理团队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二份问卷在采取应对措施2个月后发出,内容为自身及团队工作效率提高程度,分降低、无改变、有所提高、明显提高4个等级。
1.1.3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的问卷调查法。
1.1.4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率指标。
1.2护士长管理缺乏技巧;护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不能统筹安排工作;护士心理压力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护理人员晋级竞聘等利益冲突,工作间责任的推诿造成团队合作力差,临床带教任务重等等都是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短木板。
2多种措施综合并举解决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木板”
2.1细化各种护理流程
2.1.1制订各种护理流程制订各种护理流程并打印成册,人手一册,各班护士掌握并应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护理流程,如办公护士掌握出入院患者护理流程、护理文书处理流程;治疗护士掌握各种注射流程、药物配制流程;专科护士掌握各种常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患者健康教育流程、抢救仪器保管及使用流程;三班护士掌握患者床头交接班流程、夜班工作流程、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应急预案流程等。
2.1.2应用“五常法” (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管理使每位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合理的环境条件,改善工作程序和病区工作环境,病房物品分类摆放,定位、定量放置,标识清楚,使护理人员都能及时、准确地取用物品,节省物品清点、检查、补充、维护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
2.1.3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入院、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指导、化疗、出院指导五个环节的细节护理和宣教,成立病房质控小组,每天护理班的年资较高者为主护护士,负责此项工作,强调持续、专业、主动、及时、方便、全方位、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减少拾漏工作时间和处理纠纷时间。
2.2发挥护士长核心作用护士长的职责要求其处于核心位置,好比桶底,没有好的桶底,木桶就像“竹篮打水一场空”[1],护士长没有好的管理技巧,护士的才能就会被扼杀,团队的工作效率无从谈起。
2.2.1变短木板为长木板每个护士的出生背景、受教育程度、经验、性格、人生观、能力等等不尽相同,长与短,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谁是绝对的长,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个护士,他在与病人的沟通效率方面不行,并不代表他一定就是绝对的短板,也许她在配药速度方面就是长板,所以关键看领导者怎么用,怎么样去调配组合,让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效率最高的事情,成功地把短板变为长板。
2.2.2授权是节省时间的终极武器,也是增加效率的法宝,护士长可通过适当的授权来减轻自己的工作,即锻炼年轻护士的工作能力,又增强其责任感,分担一定的工作。
2.2.3实行弹性排班找出病区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缝隙,如中班、晚班人员安排较少仅为1名护士,实际这两个时段护理工作较忙,安全隐患大。因此,根据情况给予合理调整和安排,中班护士人数增至2~3人,晚班增至2人,以保证这两个时段护理无缝隙, 以病人需要的时间为护士的工作时间,保证连班、中夜班及节假日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2.2.4加强激励,打造优秀平台护士长要了解并协助护士满足需求实行“正强化”激励,在团队中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护士长要信任和尊重护士,关注护士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态,关心、爱护护士。
2.2.5设立咨询台,预见和杜绝医疗纠纷随着明明白白看病,明明白白消费逐渐深入人心,一日清单的发放等,费用、病情以及许多其他问题的咨询常常穿插于办公室护士处理医嘱的过程中,严重影响了办公室护士的工作效率、质量和服务态度,为此设立咨询台,由语言表达能力好、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或护士长负责,为机动护士,视具体情况做其他工作。
2.2.6与输液小组、送药小分队、静脉营养配制中心做好协调加强物资维修、送检、安全、膳食、陪检等保障支持,减少非护理工作时间。
2.2.7做好计划,统筹安排时间,对突发事件有一定的预见性留有一定的弹性时间,要对自己最有效率的时间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根据其来安排各项工作,提高效率。
2.2.8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技巧和新技术、新业务水平俗语常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护士长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学习管理技巧和新技术、新业务,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在职培训,根据工作时间、学历、职称制订培训目标与方法,并进行考评。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对年轻护士进行阶段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并在病区内开展老中青的传、帮、带活动,通过长短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带领“短板”护士进行提升。
2.3应用节力省时原则改变制约工作效率的“短木板”
2.3.1广泛应用一次性物品如洗手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洗手占据了护士大量的时间,护士必须从病房到水池洗手、擦干,同时还需清洗毛巾、烘干、消毒。而采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据测算,每次可节省时间2~3min,每天每个护士平均洗手20次,即可节省40~60min,成本没有明显增加,而手的清洁效果却较好。
2.3.2减少反复取物时间根据病人血管条件、用药时间、经济状况等选择PICC、CVC、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串管最大化使用,病区设电子宣教图片宣教等,自制随身携带常用物品储物盒或袋,内装棉棒胶布等,减少反复取物时间。
2.3.3事前准备需周到护理工作前,即将一切所需都准备好,即取即用,在工作过程中再花时间去寻找所需的资料或物品,只会事倍功半,徒增出错的机会。
2.4缓解护士的压力
2.4.1重视护士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几乎对一切工作来说极高或极低的情感强度都会降低效率,作为从事繁琐、复杂工作的护理人员, 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压力来源多方面,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使护士产生工作疲劳感, 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情绪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最好能够疏导,如果一股脑将不满情绪发泄在病人或同事身上,只会让工作效率降低。护士要学会调节心理压力技巧;另一方面各级领导要重视护士的思想工作,尽可能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2.4.2适时休假或休息莫法特休息法,适时休假或休息。长时间持续同一项工作内容,就会产生疲劳,使活动能力下降。如果这时改变工作内容,就会产生新的兴奋点,这样人的脑力和体力就可以得到有效地调剂和放松,从而提高效率。护士长排班保证护士有充分的休息。
2.5做好护理团队精神建设,加强护士之间的协作由于护理工作中独立性工作较少,需要护士间相互协作才能保证护理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决定着木桶水容量多少的首先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木板相互之间的结合度、紧密度如何。这种结合和紧密度不好,水就会从缝隙中向外涌出,比短板的问题还要严重。护士长要在科室内确立团队的共同目标,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加强护士的凝聚力,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以融洽护士之间的关系,密切护士之间的情感,科室护士出现矛盾,根据程度的不同采取个别交谈、小会提醒、护士会重点讲等形式,及时正确处理矛盾,淡化矛盾。通过晨会交班、护士例会等加强沟通、交流,征集合理化建议,鼓励护士积极参与科室事务和病房管理,试行让每位护士承担一项管理工作,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全科护士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整体—大木桶。
2.6应用新木桶理论带教鉴于实习护生的临床能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带教工作成了阻碍护理工作效率提高的短木板。如果木桶的短板不能加长,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加大木桶的水容量-适当地倾斜木桶,水容量就增加了,这就是“新木桶理论”。 在木桶的一端垫上“砖”后,桶就倾斜了。我们的这块砖包括一对一教学、理论和专科知识培训、技术操作规范、护理过程就连续性的指导、了解护生的心理状态和临床能力等。
3讨论
木桶理论其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缩影。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身的弱点,任何一个团队也都存在自身的薄弱环节。如果就一个木桶,人们可能会注意到短木板给整体带来的影响,因为这是直接的。但是,如果换到一个团队,人们就会很自然地会忽略掉“短木板”的作用,而是把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投射到优秀者的身上。这是一种本能。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就要克服这种习惯,这种本能,在关注第一的同时,也匀出一份注意力给“短木板们”。 护理工作强调的就是团队协作精神,不断的发现并培训“短木板”,这对提高护理团队工作效率有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