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便携式心电图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时获得一份规范而图形清晰的心电图检查记录在临床工作中意义重大。它不但能协助正确诊断疾病,而且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床边心电图;诊断疾病;护理;满意度 急性脑血管病常并发心脏损害,由于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心脑血管病存在着共同的病理基础,脑部病变可诱发心脏病变。脑出血患者中心脏病发病率及心肌酶谱呈显著增高,心电图明显变化。这对治疗指导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对此做到早发现早期进行干预,既可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和降低其死亡率。 便携式床边心电图机,为医院心电图检查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是心电图数字化存储、有线与无线传输、信息化共享的理想解决方案。实现心电图检查从临床科室直接传输到心电图中心。它解决长期困扰医院的病房心电图检查慢,效率低,不及时,以及心电图纸备份繁琐、电生理检查设备不能联网,不方便查阅的问题。 1临床资料 1.1在住院的520例病人中,男232例,女288例;年龄33~76岁,平均57.5岁。脑卒中408例,帕金森52例,低钾麻痹28例,其他32例。有心脏病病史200例,其余为没有发现心脏病病史。紧急处理53例。 1.2检查方法 1.2.1准备工作在接到医嘱后,对初次接受检查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的心理。在做心电图之前要让患者充分休息,保持平静呼吸。再要做好患者皮肤准备: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做好清洁工作,局部涂导电膏或 用棉签蘸酒精替代。 1.2.2电极的位置肢体:RA右手,LA左手,LL左脚;胸部:V1红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黄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绿V2与V4中间第三肋上,V4棕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5黑左腋前线上与V4同一水平,V6紫左腋中线上与V4同一水平。 1.2.3波形采集进入波形采集界面后,黄色波形说明为监视状态,点击采集为绿色波形,时间20s左右即可。 1.2.4数据传输再点击数据传输就会传到心电图室,医生就可以在病房的电脑上看到病人的心电图的结果。 1.3结果通过对病人资料的统计分析病人均获得良好的心电图波形和结果,全都检查成功,检查成功率100%。不但对于突发心脏病病人进行紧急及时的处理,而且对于某些心脏疾病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在住院期间的调查以及出院后的电话回访,满意度也达到了100%。 2常见的问题及解答 2.1显示器黑屏检查笔记本是否有电,若没有,充电即可。 2.2点击波形窗口无波形显示检查放大器连接是否正常,供电口是否连接紧密,关机后重新接插放大器。 2.3干扰大这是常见问题,原因有环境因素,仪器因素,患者自身因素。要尽量避开心电监护,微泵等医疗器械;注意保护导联线,不可折捏导联线,使用后及时清理电源线和导联线,妥善放置。收藏时应盘成直径较大的圆环或悬挂,避免过度扭曲或锐角折叠[2];检查前要让患者充分休息放松,因为患者在紧张时身体可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增高,呼吸浅快,出汗等表现,都会影响心电图的结果,因此一定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主动的来配合我们的检查;一些特殊患者如帕金森的病人,出现抖动时可将双手紧贴身体做出相应处理后再行检查。 3讨论 以往在临床上病人通常需要做心电图时的程序就是:医生开出心电图的医嘱和申请单,条件允许的病人就自己或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心电图室做检查,再把结果拿回来,这样无形的给病人带来了很多负担,要去找地方,来来去去好多趟;条件不允许的不能走动的病人就等着医生给心电图室打电话申请床边心电图,送申请单,等个一两天来做都是可能的;若需要急查心电图的,如像突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病人,等到来做床边心电图,则有可能会错过了最佳的诊断时机,总之以往的心电图检查流程及耗时耗力,又会增加了患者的不满情绪,而且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医疗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医疗服务质量是通过患者是否满意来体现。通过对于床边心电图机的应用,不仅简化了诊疗的流程,达到早诊断早干预的目标,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有一个新的认识,也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化解了许多可能潜在的矛盾与纠纷。同时,通过查询证实,也有效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