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之——管理到位 杜绝再犯
更新时间:2014/6/17 15:48:39  点击率:1121    字体大小:
     针对该不良事件的综合分析认为,主要是护士B的责任。当C护士认为有渗出时,B护士没有认真判断,加重了渗出,同时又没有认真交接班,存在极大的工作疏忽。从液体渗出到组织坏死,E护士存在责任心不强、观察不到位的失误。
     护士应加强对输液患者的观察和巡视,其中巡视内涵很重要,要观察血管是否在静脉内,输液部位有无疼痛不适,观察病人输液时对药物的反应,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对于液体渗出等及时判断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不良事件,引发护患纠纷。
     另外,还要强调交接班的重要性。护士一定要严格交接班,要交到位,班班床头交接查看,接班后要切实负责,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加强培训 规范操作
     高危药物规范使用,认真查对。从该不良事件描述看,患者应该是输入钙剂渗出导致的坏死,而钙剂和硫酸镁注射剂是静脉外渗易发坏死的高危药物。其他高危药物还有化疗药物、甘露醇、高渗营养液等,一旦静脉输入时出现渗漏就成为护理不良事件,若处置不当极易导致外渗处组织坏死,甚至溃烂,造成护理矛盾。护士在静脉输液时,一定要熟知药物的性状,小心谨慎地使用,严防药液外渗。另外,在使用一些特殊高危药物或腐蚀性药物时,宜采用深静脉输入。如化疗药,要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甘露醇等输入时主张用PICC或中心静脉置管。使用高危药物前,护士必须确认输液通畅,若有疑问,三名护士进行判断,一定要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同时认真进行交班观察,加强责任心,确保患者安全。
     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注重加强对护士进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和高危药品应用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使护士掌握过硬的穿刺技术和观察病情的能力,掌握规范使用高危药物以及出现问题后防范举措,不断提高对隐患的识别能力,避免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完善的预案
     护理部应制定相应的防范预案,一旦发生类似的不良事件,能够及时正确地处理。医院成立了专门的静脉治疗小组,小组成员负责专业问题的处理。一旦科室有病人出现静脉治疗外渗等并发症,会请静脉输液小组的专业护士介入,进行专业处理,避免事情进一步发展,将损害减到最小。
     责任护士包干制
     护理部在全院推行责任护士包干制,一是加强护士责任心,二是给予患者全面全程无缝隙的护理。三名责任护士对包干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全面负责,要求认真观察病情,下班前仍要检查病人的安全治疗工作。实行护士新老搭配,高年资、中年资、低年资护士搭配,带动提升年轻护士的整体素质,同时保证护理质量。选出业务过硬的护士任组长,及时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有效保证了患者安全。
     无惩罚上报机制
     护理部对不良事件采取无惩罚上报机制,同时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对于后果不严重的不予惩罚。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对不良事件进行两次大的点评,分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发现医院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寻求对策,以期不断改进提升。对于重大的不良事件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同时进行RCA追踪分析,找出根因,是制度问题修订制度,是流程不合理完善流程制定,是护士素质能力原因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对不良事件在全院分享,使其他护理人员从不良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