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第十九届全国老人院院长暨第八届长期照护学术大会圆满闭幕。以下为中国长照东部学区代表、南京爱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晓霞在大会的发言内容。她分享的主题为《智萌之友——爱德认知症社区服务与倡导实践》。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各位院长: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受鹤童的邀请,代表中国长照东部学区来分享爱德在认知社区照护服务与倡导方面的实践。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主题内容的分享。
一、爱德仁谷认知症服务简介
爱德基金会多年以来一直关注老龄化的社会议题。2012年9月,爱德基金会在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以“爱德仁谷”为品牌,在江苏省率先探索“公益+公建民营”的养老模式,委托运营栖霞区的公办敬老院。经过10余年的发展,爱德仁谷培育了一支200余人的跨专业养老服务团队,运营3家养老机构和20多个连锁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形成了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养护医康相结合,品牌公益项目为支持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爱德长期致力于对认知症长者的服务领域,这是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板块。在养老院方面已累计收住认知症长者300余人,并开设认知症照护专区,除日常护理外,以社工为主开展非药物干预服务,比如娃娃治疗、音乐治疗以及园艺治疗等,缓解其情绪行为问题,延缓其认知障碍程度。
在社区和社会层面,爱德发起了智萌之友认知症友好社区的倡导项目。2013年至今,开展认知症专题培训70场,5000人受益;开展认知症家属支持活动20场,300人受益;举办贴心守护定位手环捐赠活动、认知症微电影大赛、9·21认知症科普活动、大型研讨会等;出版《认知症照护者指导手册》,拍摄4部认知症教学片及卡通宣传片进行社会倡导,约30万人受益。
二、智萌之友——认知症社区服务与倡导
智萌之友由爱德基金会发起,旨在发展不同类型的个人或团体志愿者,通过线上与线下公益活动,建立公众对认知症的正确认知,消除对认知症的偏见和歧视,为认知症患者及其家庭营造包容、有爱、便捷、安全的生活和出行环境,帮助其在原有家庭和社区更好地生活,共筑认知症友好型社会。
首先,爱德开展了认知症的社区科普。目前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和公众对认知症的预防意识比较淡薄,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和歧视。为此,爱德会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在社区进行认知证的科普,让大家对认知症有正确的认知。第一种是漫画科普的方式,爱德的实习生和志愿者把正确认识认知症、认知症早期预警、认知症的常见误区、如何预防认知症等内容画成漫画,再把这些漫画制作成展架进行展示,在社区进行宣传和科普。第二种是动漫、微电影形式的科普,这种方式会更有趣,更感性一些。爱德拍摄制作了认知症的科普动漫,并成功举办了两届认知症微电影大赛,特别是第二届微电影大赛,征集到的获奖作品质量比较高。通过微电影的方式,让公众对认知症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第三种方式是书籍科普,爱德结合专业书籍和日常实践经验,编写了《认知症科普指导手册》和《认知症照护者指导手册》两本书籍。前者为公众提供了认知症相关知识和照护的科普指导,后者则针对照护者,详细介绍了认知症的基本知识、科学的照护方法以及实际照护案例和经验故事。这两本书籍成为了认知症患者家属和养老服务组织社工的宝贵参考手册。所以它们也叫智萌之友的枕边书,也可以说是认知症服务的工具书。第四种方式是智萌之友培训。多年来,爱德对社工、一线照护者、养老从业者、认知症家属开展认知症科普及照护培训。第五种是认知症社区体验馆的建设。2023年9月,爱德建设了首家认知症社区体验馆,以“人在情境中”为理念,引入星球概念灵感,打造认知症科普、预防、筛查和照护支持的社区阵地。比如星球馆以空间站的形式打造,一号空间站、二号空间站、三号空间站体现认知症的早期、中期、晚期的特征和概念;而地球馆则提供了面对认知症时的应对措施、就诊和照护指导。接下来,爱德还会建设2家认知证社区照护服务中心,以不同风格呈现,借助这些中心,为认知症进行科普、筛查、诊断、照护支持等服务。
其次是认知症长者服务,爱德采取了多种措施旨在全面提升认知症长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一是认知证的筛查工作。有效结合传统量表和智能设备两种筛查方法,以达到更全面、更准确的筛查效果。当然,这两种筛查方法都是不能作为最终的医学诊断依据,要确诊还是要到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专业的诊断。二是面对认知症的长者和家庭,要开展哪些工作?从社工的层面,爱德开展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
在个案工作中,利用专业的工具包,如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老年认知症训练工具包,为长者提供一对一的认知训练。比如,工具包里面有一个日历,这个日历是比较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像元宵节会有灯笼或者元宵,通过看这个灯笼和元宵,来回忆元宵节是哪一天;还有健脑操,通过图片的指引和视频,就可以带领老年人去做健脑操;另外还有买菜、数学计算等多种方式。社工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使用这个工具包在社区服务中心或者在老年人的家中来开展认知训练。此外,爱德还引入了智能化认知康复训练设备,通过系统评估和个性化训练计划,帮助长者更有效地进行认知训练。同时,社工在开展个案工作的时候,会以个案管理的视角帮助认知症长者整合资源。比如助餐服务,长护险服务等,假如这个认知症长者,同时也是重度失能的老年人,那么社工就可以帮助他申请长护险的相关服务。
在小组工作方面,会将认知症倾向的老年人与其他正常老年人放在一起开展小组活动,这是一种融合性的服务,开展脑健康活动,包括绘画小组、音乐小组和园艺小组等内容形式,旨在发展老年人的新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社区工作方面,旨在让认知症长者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以维持他们的社会功能。整合了社区资源,如打牌、看电影等活动,让认知症长者能够与其他居民互动,享受更多生活的乐趣。
第三是面向认知症家属和照护者提供服务。对认知症家属开展认知证照护培训,为家属开展互助小组、解压活动,举办照护者的休养营。如带家属去户外放松,组织插花活动,家属之间也会彼此分享照护服务的经验,有些家属不仅成为了爱德的智萌之友,还成为了爱德的核心志愿者,与其他家属分享自己的照护经验。
三、困难与挑战
爱德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认知症长者的服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不足。目前我国在认知症领域缺乏从科普、筛查、诊断、诊断后支持的系统政策,也缺乏相关经费支持。二是社会大众对认知症的认知存在不足。很多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缺乏对认知症的正确认知,诊断意识和早期干预意识薄弱,甚至不乏存在一些歧视现象。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的养老从业人员在认知症照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有所欠缺,难以开展有效的干预。从事认知症照护服务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认知症长者在日常生活和社区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群,而成为他们的“智萌之友”,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爱德基金会邱仲辉理事长说:“然而,‘服务是爱’。要做好认知症长者等各种养老服务,其方法、技术和知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倡导践行‘爱的事业’,要把‘爱’通过我们的服务传播和分享给长者。同样,对于照护者来说,如果没有爱,也无法坚持这份艰难的照护工作,在社区开展有温度的认知症服务尤显重要。”未来,爱德会一直坚持服务认知症长者,一起托举关爱认知症长者的社会责任,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