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第十九届全国老人院院长暨第八届长期照护学术大会在津圆满闭幕。以下为中国长照南部学区代表、湖南怡康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庄慧在大会的发言内容。她分享的主题为《养老综合体认知症友好专区建设及环境打造》。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各位院长:
大家好!
我是来自湖南怡康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的庄慧,很高兴代表中国长照南部学区来分享认知症建设与环境营造的内容,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一、认知障碍群体及领域发展画像
1、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某一个认知领域或多个领域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了严重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伴有失语、失用、失认、失行等改变的病理过程。
2、认知功能障碍分类
多种病因导致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一种是由神经性病变引起的,主要有阿尔茨海默症、路易体综合症、帕金森病综合症、额颞叶认知症、慢性创伤性脑病、享廷顿病、混合性认知症等;非神经性病变引起的,主要有血管性认知症、脑积水、感染、免疫、肿瘤、代谢性疾病、中毒、颅脑损伤等。其中认知症的常见病症在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占比达到了60%-70%。
3、认知功能障碍常见误区
在我们的日常行为里普遍有一个误区,认为得了认知障碍,就肯定是得了老年痴呆,得了老年痴呆就会想到是不是得了精神病,得了精神病,就马上会想到用药物治疗,而一旦形成药物依赖,那么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
4、认知功能障碍的日常表现
认知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行动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失认症、失用症、失语等。认知症的精神行为症状表现为激越、淡漠、徘徊、重复、骂人、妄想、抱怨、幻觉、藏东西、攻击行为、拒绝照护、日落综合症等。在怡康的认知症照护专区里面,经常有一些认知症长者看到自己的儿子就不停的叫“弟弟”,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他会叫“爸爸”,并且会伴有一定的攻击性。还有一位老教师之前讲话是字正腔圆,但是随着症状的加重,他会经常讲脏话,并且产生幻想和幻觉。
5、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每3秒钟就会新增一位认知症患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了5%,每增长五岁发病率就会增加一倍,8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达到了30%。我国轻度认知症患者超过3877万,60岁及以上认知症患者约1507万,平均生存期为11年。截止2002年底,我国有60岁以上人口为2.8亿人,其中的罹患认知障碍疾病的患者超过了6000万人,比例超过了21%,是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COPD、癌症之后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第五大杀手”。
二、养老综合体建筑设计
认知症专区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还要达到国家验收的标准,但是它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遵循居民的体验感。
1、认知症专区建筑形态四个空间
认知症专区的建造必须有四个空间,一是隐私空间,主要是居室和独立的卫生间;二是辅助服务空间,主要是护理站、公共洗衣房、公共浴室;三是公共空间,主要是一些娱乐、康复、运动设施;四是膳食空间,主要是做餐食和用餐的区域。整体要围绕认知症长者的睡眠、饮食、锻炼、减压来进行设计。
2、养老综合体:鹿园医康养社区
鹿园怡康养社区是怡康集团投资1.2亿建设打造的全方位、高品质的养老项目,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占地30亩,一期建设有养老床位550张,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认知症床位80张。采用国际先进的“CCRC持续照料”理念,通过全空间宜老居所、全场景乡俗文化疗愈、全周期健康促进、全要素营养支持、全流程关怀照料、全场景智能覆盖、全身心悦龄七全服务体系,为不同需求的长者提供全龄、全程、高品质、多元化的适切养老照护服务。
3、建筑形态和专区设置
建筑形态为一个山字形,形成了两个四合院,设置了四大照护专区,分别为活力长者区、介助介护区、医养康复区、认知症专区。将认知症专区设置在中间东南边,主要是避免被人误解受到了特殊保护,希望他们带着尊严、尊重、爱和友善在一起生活。
4、配套功能:三园三广场
康养社区里面设置了三园三广场,分别是空中花园、生态菜园和采摘果园,以及休闲文化广场、运动疗愈广场和代际开心农场。以营造一个熟悉感,老人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参与集体活动的空间。
5、配套功能:十大功能区
配套了十大功能区,包括咖啡茶艺吧、星空影音室、鹿园乐府、陪伴餐厅、手工书法坊、棋牌室、集会堂、膳食中心等。
三、认知症专区环境营造
1、认知症照料环境的干预框架
认知症照料环境的打造主要是补偿老人衰退的能力,尽量维持“尚存能力”与护理环境、社会环境相结合,达到最佳的综合性干预效果。认知症照料环境的干预框架、支持性的环境设计出发点。
2、认知症照料环境的建设出发点
设计理念基于以人为本的缓和照护理念,将照护模式从“隔离式的护理”回归“社区社会化生活”。设计原则是公共和专区空间融合规划,促进“尚存能力”的发挥与持续,减少因空间不足而不能满足认知症长者需求,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设计目标是帮助认知症长者拥有自尊、自主、独立、平等,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保留他们的原有文化,为他们带来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3、环境营造:促进空间认知与自主导向
在一个认知症空间里面,一是采用小规模单元形式,16人家庭式组团居住,老人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参加集体活动;二是开放式布局,开阔视野、护理人员随时关注老人的动态。不设置机构化护理台,以餐起活动空间为核心就近设置配餐间、卫生间、冲凉房、活动区;三是融入本地化特色,将益阳的老火车站、邮电所、照相馆、电影院等放入空间中,营造熟悉感,与护理环境相结合,补偿老人衰退的能力。
4、环境营造:安全、尊重、平等
打造安全、尊重、平等的空间概念。一是安全,使用通透的窗户增加空间之间的视线联系。避免过长的走廊和复杂的空间形式。卫生间设置门帘,老人出房间就可以直接看到,引导老人入厕。将安全出口、门、管道井与墙面保持一致性,避免老人误开;二是尊重,没有设置机构化的护理台,避免给老人造成被“监视”的感觉。利用备餐间、餐厅,避开了护理工作站的注意力。三是平等,有明确的指示文字、图标及色彩引导,主题色促进老人辨识不同的区域和空间。简易清晰丰富的导视系统支持老人自主性。
5、环境营造:熟悉的设备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设施
布置熟悉的家具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设施。一是布置圆木质的沙发、白腊木的家具、温馨的装饰物、室内盆栽等;二是活动空间和居室保持一致,有家的随意和温馨;三是洁具与电器、水龙头等设备,保持老人喜欢和熟悉的款式;四是开辟花卉栽培角和阅读区;五是设置小厨房和益知游戏区,训练认知症长者的计算力、定向力和记忆力。
6、环境营造:有益的感官刺激和活动设计
通过设置自然景观、熟悉的车站和小卖部,刺激老人的视觉;通过将鸟鸣、流水声、风铃声等放在自然的环境中,刺激老人的听觉;通过煮饭、煮汤、泡茶、煮咖啡来激发老人的食欲。
7、支持性环境营造:多空间 多元化疗愈环境
设置了运动康复广场、休闲文化广场、开心农场,还有花园、果园、菜园,护理人员经常会带老人一起去参与劳作活动。另外还设置了农家乐、散步道、会友角等。
四、以人为中心的照护服务
如何让认知症长者回归社会,需要多团队跨专业的支持,落实以人为中心的照护服务。
1、全人化照护理念
要把认知症长者看作一个有需求的个体,要从身体层面、社会层面、精神层面、心理层面来打造一个全人化的照护服务。
2、认知症照护服务
以人为中心理念下的认知症照护服务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物理环境,包括建筑布局、装饰装修、设施设备,“隔离式护理”回归“社会化生活”,营造支持性空间环境;二是人的环境,包括沟通方法、照护方法专业培训、多团队融合服务、家属支援;三是专业服务,包括定期评估、个性化介护方案、康复和机能训练、特色非药物疗法、营养膳食管理;四是医疗支持,包括明确诊断、定期复诊、合理用药、分享管理。
3、多团队合作
在专业的服护方面,一是给老人进行身体与认知的评估;二是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方案和干预方案;三是团队成员会制定可以落地的执行方案;四是团队成员进行信息共享,并开展案例讨论,在跨专业合作时,需要专科医生、护士、护师、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形成团队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六力人才
一名优秀的认知症照护人员,需要具备六种能力,即洞察力、思考力、共情力、执行力、行动力和创新力。每一位认知症长者都有不同的人生履历,需求不同。照顾认知症长者并非标准化、流程化的生活,认知症专区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以上的六种能力,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认知症照护者。
5、认知症沟通法则
在照顾认知症长者的时候,要讲究沟通技巧。沟通主要有三步:不否定、不争执、不责备。另外还要有同理心,要学会转移老人的注意力,要多鼓励老人。
6、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走进认知症长者的内心。尊重长者,关注老人的需求与愿望,倾听老人的诉求,通过接受和认同,不仅使老人得到精神上的照护,也加深了护理人员对老人及护理工作的理解。
7、非药物疗法
非药物疗法采用学习疗法、游戏疗法、认知训练、数字训练、家务疗法、园艺疗法、回忆疗法、宠物疗法、方向定向力训练和ADL日常能力训练等。
谢谢大家!
|